國際物流(InternationalLogistics),又稱全球物流,是指在兩個或更多獨立的國家中,爲了克服生産和消費之間的空間和時間距離,通過實物轉移來完成國際商品交易或交換活動,從而達到國際商品交易的最終目的,即實現賣方交付單證、貨物并收取貨款;而買方則接受單證、付款和收取貨物的貿易對流條件。
一、信息系統的保障
信息化是國際物流,特别是國際聯運物流的重要支撐手段。建立國際信息系統的難度,一是管理困難,二是資金投入大,再者,世界上一些地區物流信息化程度高,一些地區低,因此會出現信息化程度不平衡的問題,從而使信息化建設更加困難。
目前較好的國際物流信息系統是與各國海關公共信息系統聯機,以便及時了解各港口、機場、聯運路線、站場的實際情況,支持供應或銷售物流決策。基于EDI的國際物流是最早發展起來的“電子數據交換”,基于EDI的國際物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物流的國際化。
二、體系範圍廣泛
其自身的功能要素、系統與外部世界的聯系十分複雜,國際物流在這一複雜系統中再添加各國的要素,不僅地域廣闊,空間寬廣,而且涉及的内外部因素較多,所需時間較長,其帶來的直接後果是難度和複雜性增加,風險加大。
也正因爲如此,國際物流在融入現代化系統技術後,所産生的影響比以往更加顯著。
三、複雜性
世界各國經濟活動中,生産、流通和消費這三個環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。由于由于各個國家的社會制度、自然環境、經營管理方式、生産習慣不同,有些因素變化很大,所以把商品從生産到消費的組織安排得很複雜。
國際性物流的複雜性主要包括:國際物流通信系統設置的複雜性、管理環境的差異性以及經營狀況的差異性。這是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需要克服的障礙。
四、沒有規律
無規則性國際物流,是指由于不同的地區或地理環境和作業标準,物流系統的功能在不同的國際物流中表現出不規則和不協調。因此在物流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或減少物流需求和能力之間的矛盾。
五、物流體系
國際化的物流必須有國際化的信息系統支持,每個物流企業都有自己的物流系統,進行數據統計,查詢,跟綜,結算。信息化是國際物流,特别是國際聯運物流的重要支撐手段。建立國際信息系統的難度,一是管理困難,二是資金投入大,再者,世界上一些地區物流信息化程度高,一些地區低,因此會出現信息化程度不平衡的問題,從而使信息化建設更加困難。
目前較好的國際物流信息系統是與各國海關公共信息系統聯機,以便及時了解各港口、機場、聯運路線、站場的實際情況,支持供應或銷售物流決策。
六、标準化
對國際物流标準化的要求越來越高。爲了讓國際物流暢通起來,統一标準十分重要,可以說,沒有統一的标準,國際物流水平就談不上高。現在,美國、歐洲基本實現了物流手段。就物流信息傳輸技術而言,歐洲各國不僅在企業内部,而且在企業之間和歐洲統一市場之間都實現了标準化,這使得歐洲各國之間的系統比與亞、非洲等國的系統交流更爲簡單和有效。
物流的目的是爲了滿足客戶的需求,以最低的成本,通過運輸、保管、配送等手段,将貨物順利送達目的地。